200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进入新一轮迅速发展期,船舶、机床、汽车、工程机械、电子通讯等产业的产品创新尤为迅速,进而又拉动了对重型机械、模具,以及钢铁等原材料的需求的大幅增长,从而带动了整个制造业产业链的发展。我国沿海地区大中城市建设的一批劳动密集型的轻加工企业和高耗能企业,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产品成本升高,国际竞争力下降,已无法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随着国内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改变更快,转换出口商品结构的要求也愈发迫切。同时,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收入弹性低,而随着中国外贸规模的迅速扩大,外部市场需求的约束力显著上升,低档产品、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从长期来看呈不断恶化的趋势,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格局在今后不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尽管如此,对于中国制造业,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我国的原材料成本低、劳动力资源丰富,为发展制造业提供了比较优越的条件。同时,不可否认,中国对于制造业产品的市场需求是巨大的。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不断增长的趋势有目共睹。由于发挥市场需求的影响力要以提升加工制造能力为基础,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制造业,不应仅仅扩大生产力,更重要的是“从量到质”的转变。也就是说,制造业应该向着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特征,并将深刻影响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从当前的全球制造业趋势来看,主导制造业的产业多为数字化。
与过去相比,我国制造业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也紧跟时代的潮流。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上,一方面,通过CAD/CAM等软件的大规模应用,大幅优化了生产系统的性能,提升了自动化程度;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集成,形成柔性制造单元、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使生产系统的柔性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不断向智能化进化。目前,国内服务于制造业的信息技术企业中,易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佼佼者之一。易往信息董事长陈宁认为“当今时代人与机械的关系已经出现了转变,我们从设备的操作者变成了设备的控制者,我们从生产这个战场的“士兵”变成了“统帅”,我们从更高的维度去掌控设备,操控机械去完成原本需要人去完成的艰难工作,这是易往信息一直从事的事业,也是我们能为制造企业所做的贡献。全球互联网大会刚在乌镇圆满落幕,“互联网+”的概念深入人心,制造业也需要和互联网加到一起,设备和人更需要被加到一起。”
“我们需要设备与人的互联,而互联的媒介就是MES,就是信息物理系统CPS我们需要数据与数据的对比分析,而分析的工具就是APS我们需要需求与库存的匹配,而匹配的方式就是WMS我们需要将供应与需求联系起来,联系的渠道就是SCM……我们要用信息和数据将人制定的生产规划和具体的设备运作链接到一起,从而实现人与机器之间的友好协调,易往信息的解决方案专精此道,也是我给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易往信息董事长陈宁说。